PC加拿大飞飞专业预测
首頁  高教視點

高教視點

徐青森:推動學科交叉融合 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學科交叉融合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科技創新和理論創造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教育部黨組的統一部署,社科司會同有關司局和單位正在研制《面向2035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這是一個高校社科事業發展的全口徑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要切實發揮高校主力軍作用,圍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适應國家需求支撐知識創新的學科體系、有效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學術體系、融通中外開放自信的話語體系。在這三大體系建設中,學科體系建設是重中之重。《行動計劃》對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做出了專門設計,提出了系列具體舉措,強調要突出問題導向,開展新興領域研究,加強新技術方法手段運用,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之間、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交叉融合。下面結合《行動計劃》研制和社科科研工作,談幾點認識體會。

一、研究和解決重大現實問題是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基礎

學科是在人類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識體系,随着研究的不斷深入,學科體系日益健全,學科自身也在不斷分化、深化、細化。這在一方面,極大提升了社科研究的科學化水平,深化了我們對研究對象發展規律和社科研究自身發展規律的認識;但另一方面,學科分類的過于細化及相對固化的現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哲學社會科學應對今天綜合性、複雜性現實問題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明确指出,現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已基本确立,但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學科設置同社會發展聯系不夠緊密,學科體系不夠健全,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比較薄弱。要不斷推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和創新,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習近平總書記特别強調,要加快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使這些學科研究成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突破點。

當前,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數字經濟、“雙碳”減排、健康中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現實問題研究,絕非個别學科以一己之力所能單獨承擔。以重大問題為主攻方向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攻關就成為了必然要求,這既有利于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也有利于推動社科理論創新和學科體系的完善。目前,高校社科研究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論脫離實際的情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首先要推動社科研究深入社會實踐,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研究真問題、真研究問題,不斷根據新的實踐推動理論創新,用創新理論更好地指導實踐發展。這就對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

二、有組織科研是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途徑

現實問題研究的複雜性,給科研組織方式創新帶來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從國内外科研發展趨勢看,從單兵作戰到協同攻關、從單一學科研究到組織跨學科研究、從高校自主研究到政産學研相結合,已經成為攻克重大問題的有效科研組織模式。教育部和各地各高校都作了積極探索,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也遇到不少問題和阻礙,比如,如何有效破解體制機制障礙,實現科研資源的共建共享?如何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調動參與各方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何更好地聚焦主攻方向,發揮協同優勢,産出1+1大于2的成果,避免簡單的成果拼盤?等等。這些問題都還需要深入探索。下一步,我們将結合啟動實施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研究專項、動态調整重點研究⛩⛪➰體系、組建跨學科創新團隊等工作,着力探索科研組織管理的新機制、新模式。在推動産出重大理論成果的同時,以有組織的科研促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同時,我們強調有組織的科研,并不是要否認社科工作者個人學術探索的價值,不同學科研究之間差異性很大,推進學術創新也不可能采用單一模式,我們既要大力推進團隊攻關,也要鼓勵科研工作者把個人學術興趣同國家發展需求緊密聯系起來,自由探索,勇于創新,取得開創性的成果。

三、方法創新是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手段

研究方法是科研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基本保證。包括研究途徑、工具、手段、程序在内的方法創新對理論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學科發展的重大進展往往與方法突破緊密聯系。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為社科方法創新帶來了新挑戰、新機遇。2021年教育部啟動了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建設,設立了首批試點實驗室。目的就是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社科領域的研究提供數據和方法等方面的支撐,開展探索性文科實驗。社科實驗室本身就是學科交叉、文理融合的産物,我們希望實驗室可以在新興交叉領域問題的研究方面,發揮探索者、引領者、支撐者的作用,由此培育和催生新的學科和學術增長點。

四、改進科研評價是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保障

深化教育評價綜合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也必須建立起與之相适應的科學評價體系。為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評價标準,既重視對單個成員的評價,也重視對團隊的整體評價,建立有利于跨學科⏭➰、團隊協同攻關的評價體系。要進一步完善同行評價機制,為跨學科研究成果的脫穎而出提供條件。要進一步強化質量和貢獻的評價導向,更加注重理論創新的貢獻度、解決實際問題的有效度、推動科研方法創新的引領度。


作者:徐青森,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

文章來源:《大學與學科》2022年第1期



版權所有©PC加拿大飞飞(专业预测)-加拿大28   蘇ICP備05063164号

Baidu
sogou